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從政策層面上確定了研學的發展導向和重要性,雖然內容筆墨不多,但從實施層面上更聚焦于鄉村文旅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服務,比如“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發展”、“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等等。
而8月份,政策信號愈加明顯,教育部明文規定,從2022年秋季學期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這意味著中小學生們今后將必須學習勞動技能、生活技能。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規模近2億人次,每年至少需要研學1-2次,我國人均教文娛消費支出占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占比已接近10%。

但是事實上,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2021》指出,相比于修學旅行覆蓋率高達98%的日本,以及5.5萬多個營地居世界營地數量之首的俄羅斯,我國研學旅行還處于“從自發走向自覺,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階段。

相比歐美發達國家,我國研學旅行市場起步較晚,市場滲透率較低,可挖掘空間較大,未來研學旅行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繼續擴大。
從多次釋放的政策及市場數據可窺,鄉村研學已經進入黃金期階段,甚至可以說2022年鄉村研學元年,未來十年將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機遇。面對蘊含千萬億級市場的研學產業,投資人如何把握商機,精準撬動鄉村旅游市場?
01把鄉村作為教育的必要舞臺
鄉村研學的原則是"體驗原生態·重返大自然",其關鍵在于原生態的自然環境、非城市化的設施。它不是享受,而是一種帶著“好奇心”的體驗,研學的目的是利用鄉村生態環境、各種動植物、鄉村傳統民俗文化、農業生產等資源供學生研究學習,通過休閑的互動形式、放松的學習心態來加深學生對鄉村生活和農業技術的認知,以無痕研學帶來有痕跡的教育。
除此之外,它還能為鄉村帶去更多社會關注,為村民們增加收入,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發展,實現雙贏局面。
02依托產品開發優勢與運營策劃

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研學產品層出不窮,各種打著“標新立異”旗號的研學游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但實際上大多鄉村研學產品本質上還是“多旅少學”“只旅不學“,同質化嚴重、缺失了鄉村研學的核心內涵。
鄉村研學核心鄉村研學的核心是課程
在鄉村優質資源充裕的情況下;
1、項目需要依托自身優勢,開發出具有特色的研學產品;
2、在產品設計時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兒童的心理需求,開拓多元化旅游產品,讓鄉村研學和新業態融合發展,類似劇本殺演繹、非遺文創、擺攤經濟等新消費體驗;
3、在課程設計上關注孩子的需求同時也需要關注家長是否也樂在其中、共同參與。
除去課程的內容,產品的靈魂是品質。研學過程中的硬件以及產品設計的合理性與研學老師的綜合素質、服務態度都與項目獲客量息息相關,資源優勢整合和增值服務的提供對客觀營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產城創投深耕細作心系鄉村發展,擁有專業文旅規劃團隊,在各板塊均有專家坐鎮,實戰經驗豐富,鄉村旅游項目遍布粵港澳大灣區。
團隊深度梳理國家政策,以專業性和創意性為突出特點,堅持因地制宜,深挖鄉村特色,秉承生態、回歸本真的原則,被廣大客戶譽為“鄉村發展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