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香山建縣870周年的日子,這個地區誕生了無數的偉人,流傳至今仍影響世界的思想,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孫中山文化、紅色文化、岐澳古道文化、客家文化、西區商業文化,華僑文化,最終融合成為獨樹一幟的香山文化。

在2022年3月,政府召開專題會議,聽取《香山古城復興規劃設計方案》匯報,會上重點提到,“要把文化興城作為一個長期課題,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古城復興為重點,全力推進各項前期工作開展,重現香山古城的歷史價值、時代價值和文化價值“。
2022年4月,中山各鎮區展開文化會議工作,為“文化興城”工作作出部署,加快推進香山書房建設,讓文化產業在各鎮開花,加大資金扶持快速發展,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特色文化產業。
2022年5月,市國資國企“三合”助力搶占新型沉浸式數字文旅新風口,攜手廣東聲屏傳媒打造“沉浸式數字文娛產業基地”,中山文旅產業有質的飛躍;同月十年磨一劍的中山博物館(中山華僑歷史博物館)新館在18日正式對外開放,當日刷屏中山朋友圈,在社交平臺引起廣泛熱議。
2022年6月,政府重要會議上表決要堅持文化引領,闖出一條具有中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并重點提及將結合五桂山這塊瑰寶,打造環五桂山“香山古韻”以及“岐水流芳”兩大鄉村振興示范帶,把岐澳古道、香山古城等項目規劃建設好,充分展現中山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強烈的家國情懷。
黨代會明確提出,在深中通道新時代發展機遇,要徹落實濃墨重彩書寫好“文化興城”這篇大文章的戰略部署,打造好大灣區人文地標城市。中山將圍繞三大原則,打好“文化興城”這張應運而生的王牌。
01、緊完善規劃,做好頂層設計
征求多方意見,確定規劃方案。
02、緊抓核心區,分批加快建設
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把核心區打造出來;把古城復興與低效工業園改造結合起來,探索多種改造模式和路徑。
03、緊政府主導,一體開發運營
成立市級領導小組,由政府主導,市財政牽頭、市屬國企為主體,市鎮一體開發運營。
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各鄉鎮為奮力寫好“文化興城”這篇大文章,積極推進文化興城項目落地落實,走訪深挖地方特色文化,推動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本土文化IP矩陣。

▲沙涌村做細做實做精鄉村振興特色品牌,將打響“文旅沙涌”招牌
文化賦能產業,打造爆級文旅項目
文化與各產業的深度融合,為現今的文旅投資、建設、運營帶來巨大的變量,深入研究產業變革邏輯、策劃先行,是推動項目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步。
以文化作為鏈條,鏈接當地的區位、產業、資源等核心優勢,由專家團隊高位研判,做強特色文化產業,實現文化培育、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的無縫對接。
以成都寬窄巷子為例子,原真文化作為寬窄巷子的靈魂及核心吸引物,通過蓋碗茶、精美的門頭、梧桐樹、院落、茶館、川劇等等一幕幕老成都風情營造原真文化場景,構成寬窄巷子的吸引力。
同時,寬窄巷子根據商業定位定制出多元化的招商計劃,考慮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占比,形成了“成都城市懷舊和深度旅游的人文休憩中心”的總體商業布局。
如今的寬窄巷既有強調成都傳統特色的項目,也有突出夜經濟、潮流文化特色的項目,新舊文化互為補充,已經是2020年全國十大最具人氣的夜游項目之一。

2、以點串線、以線帶面
從本土文化入手,按照“一產抓特色、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的發展思路,將產業規劃建立在文旅產業鏈之上,融合新興消費業態、引入文化創意公司入駐,將經濟價值的實現建立在文化資源的核心價值保護之上,以保護核心文化價值的措施約束經濟行為的外部性,從而成為激活項目價值的內生力量。
以大唐芙蓉園為例子,其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側,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
自2005年開園以來,大唐芙蓉園緊緊抓住大唐文化這個文脈和靈魂,歷經15年的傾力打造,讓每一個業態都附著在大唐文化這個主題上,形成高附加值的項目載體,通過一種高層次的藝術手段把招商的內容通過藝術形式展現給投資者,例如唐風市集、大唐御宴文化等項目,全方位再現大唐的燦爛文明。
產城創投創始人陳邇認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將文化興城與城市建設結合推進,把中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激發出來,形成香山古城的內生動力,讓各鎮區的落后業態以文化賦能的方式“二次新生”、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以高質量文化產業、以高品質文化事業,再現中山‘人文灣區’地標城市的氣質和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