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kpd57"></acronym>
      1. <var id="kpd57"><sup id="kpd57"></sup></var>
        <acronym id="kpd57"><li id="kpd57"></li></acronym>
        色欲天天婬色婬香影院_无码专区视频精品老司机_99久久久精品_欧美狂野A片在线观看
            <acronym id="kpd57"></acronym>
            1. <var id="kpd57"><sup id="kpd57"></sup></var>
              <acronym id="kpd57"><li id="kpd57"></li></acronym>

              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產城創投/園區夢工場
              全國熱線:400-002-1668
              園區小助手:13380884233
              郵箱:ciipa@ciipa.net
              傳真:0760-88261703


                              顧問連線?

              微信公眾號

              產城城創-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公眾號
              產城創投


              產城城創-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公眾號
              玩轉園區


              產城城創-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公眾號
              園區夢工場

              <
              新聞中心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文章中心>地方專題>翠亨新區:邁向國際化創新型濱海新城

              翠亨新區:邁向國際化創新型濱海新城

              發布時間:2017-06-02 點擊數:8957


                    5月13日,在北京即將出席第二天“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出現在由中國瑞士商會舉辦的第三屆“2017中瑞商業大獎”頒獎現場,見證為促進中瑞貿易合作作出貢獻的機構和單位獲獎——這其中,就有獲得“中瑞經貿促進獎”的中山中瑞工業園。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開幕之際,位于翠亨新區的中山中瑞工業園獲此殊榮,為中山市乃至全省今后對瑞士以及其他歐美國家招商引資,擦亮了一塊“金字招牌”。


                    伶仃洋畔,潮涌珠江。當前,中山啟動組團式發展戰略,位于中山東部的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南朗鎮組成東部組團,由此步入集約發展、統籌發展、優化發展快車道。


                    向海而立,蓄勢待發。翠亨新區作為東部組團騰飛的一翼,通過對標國際一流資源,將打造為產業高地、總部高地、發展動力高地,邁向國際化的創新濱海新城。

              構平臺對標國際
              擦亮對歐合作“金字招牌”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山的路子已經邁出很遠。


                    作為廣東省和瑞士在生物醫藥、精密制造等領域的合作示范園區,中瑞工業園在招商引資、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成為中山乃至全省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引擎。當前,包括瑞士紡織龍頭企業絲絲姆紡織機械、臺灣緯創資通、美國昂欣科技、德國華斯曼利設備制造、瑞士阿尤布韋斯利咨詢服務等24個外資項目,都已在工業園落地,去年產值達到13.2億元。


                    而新的合作意向在持續達成。翠亨新區海外招商負責人介紹,在今年中山市“3?28”人才節翠亨新區分場活動期間,中瑞工業園招商部門組織了第三代半導體專家、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專家于洪宇主導的電傳感全自動免疫檢測平臺、美國西南醫學中心博士廖希斌牽頭的小分子抗癌新藥研發等先進制造和生物醫藥項目,與翠亨新區管委會簽署了投資意向書,預計總投資規模8.2億元。


                    近年來,中山市多次組團赴瑞士、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進行招商,諾華制藥、羅氏制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知名企業和學府,都留下了招商團隊的足跡。2015年,中山駐歐洲經貿代表處在瑞士蘇黎世掛牌成立,對瑞士和歐洲的招商窗口更加便捷、有效、精準;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與德國經濟和能源部簽署中德生物技術與醫藥經濟合作工作組會議紀要之后,中山市成為全國五個建設中德生物醫藥(中山)產業園的城市之一,而國家健康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建設基礎;國家健康基地國際一流項目不斷入住,德籍科學家于浩洋攜“基于微流控分子診斷腸道腫瘤檢測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承接海外高科技項目和人才資源,翠亨新區進一步打開了中外園區合作。2016年3月,瑞士大使館商務參贊郭靄嵐,中瑞工業園合作伙伴代表、中國瑞士商會總裁馬丁,和300多名中外客商一起,見證了中瑞工業園的中瑞(歐)技術中心的揭牌。借助與瑞士聯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合作的力量,從2016年開始,該中心每年帶一批瑞士創業青年來中山洽談合作落地,兩地的項目合作進入更為全面、高效對接階段。



              中瑞工業園代表(左三)出席北京2017中瑞商業大獎頒獎典禮,領取“中瑞經貿促進獎“牌匾。

              建新區對標國際一流資源
              建設灣區“濱海新城”

                    中瑞工業園等平臺所取得的成績,也是中山翠亨新區近年來成長的印證。


                    位于中山東部臨海區域,地處珠江口灣區地理中心,總規劃面積約230平方公里的翠亨新區,先后被省黨代會和人代會確立為珠三角區域合作重要平臺和全省轉型升級重大平臺。


                    2016年12月,中山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以新區建設帶動舊城改造,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翠亨新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新技術集聚區、產業中心、創新中心和高技術企業集聚中心的總體定位,推進國際化濱海新城建設。


                    梧桐引來鳳凰棲。當前,19個省、市重點產業項目已經在新區扎根落戶,今年有10個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擬動工建設。其中,中山重點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是翠亨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依托中德生物醫藥產業園、中瑞產業園等合作載體,新區強化了與美國、歐洲、日韓等高端創新資源對接。同時,與火炬開發區、南朗鎮進行資源配置與產業延伸,兩區一鎮通過建設研究院分支機構、大學成果轉化中心、專業孵化器等平臺,正在積極創建國家級健康科技產業創新示范區。未來三到五年,這里將基本建成粵港澳深化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和國內領先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區。


                    產城融合,山水相依。


                    在城市規劃領域,翠亨新區同樣走在國際前沿。根據規劃,新區將形成產業與商業、居住與休閑空間混合的社區規劃,構建持續增長型的理想城市。翠亨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賀暉透露,針對開發建設初期財政投入能力有限、建設任務繁重等實際,新區通過撬動社會資本來推動重大項目建設。2016年,新區以PPP和EPC模式推動了9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其中環島路項目成為全市首例PPP規范性項目,翠城道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則列入國家第三批示范項目庫,科技金融新城首期13萬平方米創意孵化綜合體明年底將在1800多畝水面的翠湖公園旁拔地而起,22萬平方米的國際人才公寓也將成為國際高端人才在翠亨新區創新創業的基本配套。


                    處于珠江口灣區地理中心位置的翠亨新區,將充分利好用寶貴的海岸線資源,向粵港澳大灣區最國際化、現代化的濱海城市邁進。




               翠亨新區中瑞工業園創新中心,是東部組團對接國際一流資源的重要載體。


              承優勢承東啟西
              打造珠西岸交通“橋頭堡”

                    5月初,在距離深圳機場貨運碼頭7公里處的水域上,首個重達637.43噸的鋼圓筒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實施振沉施工,意味著這項舉世矚目的交通工程,進入了實質性的實體工程施工階段。


                    一橋飛架珠江東西兩岸,深中通道極大地凸顯了中山的區位優勢。而位于橫門口外、伶仃洋以西的翠亨新區,作為深中通道在中山的登陸點,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謀定而動。2016年年底,在深中通道主體工程動工之前,翠亨快線就已完工通車,未來將直通深中通道西出口;


              今年即將開工的中山東部外環高速,自北向南縱貫新區馬鞍島,將與在建的廣中江高速公路大雁互通銜接,終點與珠海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銜接;


                    中山港客運碼頭,則計劃在年內開通直通深圳的穿梭客運服務,搭建直達深圳寶安機場的航運“深中通道”,未來客運碼頭遷入翠亨新區后,從中山到深圳國際機場的時間有望縮短至40分鐘……


                    內連外通,翠亨新區已成為縱貫廣澳、橫接深港的樞紐,承接創新資源外溢的珠西橋頭堡。


                    水滿則溢。有了通達的交通,包括深圳在內,越來越多的優質“溢出”資源選擇落戶翠亨新區。截止到2016年,新區已簽約的77個項目中,50%來自深圳,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和健康醫藥產業成為雙方重點合作領域;此外,在今年“3?28”招商洽談會上,還有14個、超133億元項目簽約落戶新區,包括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華南總部、中科院熒光檢測技術、以端粒酶和端粒為靶點治療多種癌癥等多個高精尖項目。


                    未來,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將會有大量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從珠江東岸向西輻射,這些資源將為中山東部兩區一鎮乃至全市的創新發展,帶來全新的機遇。




              釋潛力組團發展打開大灣區
              建設珠西岸“東部之窗”

                     以交通優勢乘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快車,翠亨新區并非孤軍前行:新區左右,是國家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廣東省技術創新專業鎮——火炬開發區,和擁有深厚人文底蘊的孫中山故里——南朗鎮。


                    這三個坐落在中山東部的兩區一鎮,地理相連、產業同構、優勢互補,自中山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實施組團式發展戰略后,已經形成了東部組團發展模式。在東部組團管委會的推動下,這里正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重要基地、文化休閑旅游重要目的地。


              人文相通,產城相融。


                    經過多年的發展,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和南朗鎮在交通、產業、公共設施建設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協作基礎。東部組團管委會主要負責人介紹,東部組團重點對接深圳和港澳地區,要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重要基地、文化休閑旅游重要目的地的戰略定位,重點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現代化濱海新城、文化旅游度假區。其抓手是要著力發展高新技術、裝備制造、健康科技、文化旅游等產業,加快建設火炬智慧健康小鎮、翠亨智慧科創小鎮、翠亨旅游小鎮(音樂小鎮)、華南中醫藥健康小鎮等特色小鎮,申報創建國家生物醫療科技創新區,主動接受深圳、廣州、香港、澳門、珠海橫琴等國家自貿區、金融創新區等政策輻射和高端資源外溢,打造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先鋒部隊和前沿陣地。


                    為實現上述目標,東部組團管委會將集聚土地、勞動力、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環境等“七要素”,實現集約發展;同時,通過統籌土地、資金、政策、環境、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等“八內容”,實現統籌發展;通過優化產業結構、交通設施、科技創新、城市發展、生態環保、公共服務、文化建設、社會治理、體制機制、作風紀律等“十工作”,實現優化發展。


                    作為創新高地,火炬開發區為東部組團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撐:裝備制造產業基礎雄厚,去年規模以上裝備企業數130家,增加值207億元、比增18%;健康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國家發改委將中山市明確為廣東省唯一的國家中德醫藥生物技術和醫藥產業重點合作區域,核心區規劃就在火炬開發區;光電產業集群正在集聚,目前已經形成以光電顯示、激光裝備制造、激光加工為核心的光電產業鏈。


              火炬開發區還擁有良好的創新生態。去年,該區R&D占GDP比重達到了5.91%,引進英諾創新空間、中關村E谷、創客邦等一批國內品牌孵化器,目前國家級2個、省級2個、市級9個。


                    灣區視野,國際資源。獨特的地理優勢、扎實的產業基礎、良好的創新環境——這三個維度,構成了東部組團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翅膀,為兩區一鎮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重要基地,插上騰飛的翅膀。








              人才高地
              出臺千人計劃專家專項扶持政策
              爭創廣東省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

                    就在今年4月,東部組團把招才引智的觸角伸向北美創新資源高地,牽頭在美國硅谷設立了中山青云創投基金海外辦事處,在波士頓設立了中山人才工作站(東部組團孵化器)。這是繼2015年中山市政府設立美國硅谷創新中心之后,又一個創新舉措。


                    創新矩陣從東部組團走向國際,也意味著翠亨新區、東部組團、中山市的高端人才及項目儲備池進一步升級擴容。


                    依托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兩大創新高地,東部組團正在積極探索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為匹配、更大力度的人才生態和創新生態:火炬開發區借鑒深圳、東莞、佛山等地的做法,擴大與國內外頂尖科研院所合作,充分利用中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與華南理工大學等四所高校形成的“1+4”平臺,探索建立基于火炬區和中山各專業鎮全產業鏈層面的中山現代產業工程技術研究院,為火炬區乃至中山市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翠亨新區則通過實施《中山翠亨新區支持千人計劃等專家項目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在原有的政策支持范圍之外,專項支持由國家“千人計劃”等專家及其優質項目。跟大部分政策不同的是,該《辦法》將支持力度移到了前段,只要項目通過相關審核便可享受扶持,最高扶持資金為1000萬元人民幣。


                    在洶涌澎湃的海歸大潮中,翠亨新區勇立潮頭,先后建立了歐美同學會留學報國基地(海歸創業學院)、中國中山留學人員創業園、粵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與火炬開發區一起服務于中山189家海歸創業公司,以最大的誠意和最好的服務延攬海歸創業人才。


                    當前,中央要求各地積極推進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鼓勵地方開展招才引智創新試驗探索。中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小娟提到,中山制定了人才工作新政18條,在省委組織部的支持下,翠亨新區和火炬開發區正積極爭取納入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在人才引進培養、創業扶持、服務保障等方面實行更加優惠便利開放的政策。



              投資熱土
              創新政務工作促項目落地
              “不讓申請人往返超過2次”

                    讓翠亨新區科技金融新城報建負責人想不到的是,該項目一期建設審批用3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比法定期限壓縮了85%。這樣的速度同樣讓池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施工報建負責人感到意外——報建工作在2個工作日就完成,壓縮了90%。


                    投資熱土的形成不僅僅依賴于交通優勢、產業基礎和招商力度,同樣根植于高效、優質的政務環境。
              圍繞“一區三中心”發展定位,翠亨新區通過創新政務工作,為落地項目打造優質政務環境和生產經營環境。


                    堅持“綜合受理、一窗通辦”原則,新區實行“站窗合一”辦理全部審批事項,不讓申請人往返超過2次。目前,新區已經實現施工報建項目7個工作日內審批,發改立項類2個工作日內審批。參考琶洲分中心實體場所進一步完善新區政務大廳環境的做法,在審批創新方面,新區將編制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清單”,優化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推動非關鍵性材料“容缺受理”和精簡材料清單,實打實開展并聯審批。


                    探索政務創新路徑,未來新區將實現“審批不出島”目標,營造大灣區內優質、高效、便捷的投資環境。



              信息來源 | 南方日報  羅麗娟 李欣


              更多